“敢字为先,干字当头,要干就要干成,要干就要干好”。这是迁西县生态环境分局王晓峰同志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奋战环保一线践行铁军精神的真实写照。1984年,王晓峰同志走上了环保工作岗位,至今37年来,他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为了绿水青山一直奔波忙碌,再苦再累也放在心底不说。2014年,环保部向他颁发了从事环保工作三十年纪念章,2019年由于工作突出获得河北省生态环境厅通报表扬,王晓峰同志以实干担当践行了生态环保人的初心使命。
立足本职,群众利益的“守护者”
“信访案件往往反映的是老百姓最迫切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那群众的幸福感从哪儿来 ”王晓峰同志如此认为。1997年,他在担任监测站站长期间,接到信访案件,榆木岭村发生饮用地下水受到水氰化物污染造成人员中毒突发事件。在事件处置会议上,他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提出了通过抽取井水,利用地下水渗透压力将受到污染的地下水流到井里再抽取井水到地面处理的治理方案。由于该方案合理、可行,被迁西县委、县政府采纳。方案实施后,他又组织跟踪监测,及时掌握现场情况为进一步治理提供依据。通过这个治理方案的实施,地下水污染很快得到有效的控制并逐步根治了污染,使当地的老百姓喝上了洁净的饮用水。
一个周末晚上,正在休息的他接到局里通知,大岭寨村村民的三头牛在清河喝水时被污水毒死,污水疑似来自宽城境内的黄金堆浸企业。接到通知后,他立即组织人员带队到达大岭寨村,由于当时大岭寨通往宽城境内的路还没有修通,他就带领监测人员打着手电顺着山路走到了几公里外的现场进行拍照、取水样采集证据,为案件的解决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后又参加了省环保局、唐山市环保局和承德市环保局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在解决过程中,以掌握的事实和专业的技能知识为老百姓据理力争,终于使宽城排污企业承认污染事实,赔偿了群众的死牛损失并出资安装自来水管道,解决了大岭寨村民的饮用水问题,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
善抓队伍,勇于攻坚的“指导员”
面对情况复杂而又繁重的环境执法工作任务,王晓峰同志从不喊累,每逢遇到环保难题,他总能找到破解的方法。1999年,在担任环境监理站长期间,迁西排污收费工作遇到瓶颈,通过深入研判,他确定了对内强化队伍建设、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外加强宣传、提高企业缴费意识的攻坚思路,对不按照规定缴纳排污费的企业严格依法进行处理,使迁西县的排污收费工作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2008年他在担任环境监察大队长期间,带领全队人员按照省环境监察标准化三级建设要求,查漏补缺、认真组织,从档案整理、制度制定、工作程序、执法文书、人员培训等方面逐一规范提升,保证了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努力,迁西县的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工作率先在全市获得通过验收并被验收组破格提升为二级标准,这在全省尚属首例,并为全市的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同年,他所带领的监察大队也被省环保厅评为先进监察大队。
严格执法,不怕吃苦的“排头兵”
动真格、不手软、严监管,王晓峰同志在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在1999年至2012年担任环境监察大队长期间,为了打击个别铁选企业利用夜间等时段偷排偷放污水的行为,他打破常规,亲自带领队员开展夜间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偷排偷放的企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多年,通过夜间查处有力震慑了违法企业,使偷排偷放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只要是工作需要,不论是高温酷暑还是大风暴雨,无论是僻远乡村还是交叉执法,他都从不说苦。2019年7月他被抽调参加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集中暗查暗访行动中,对散乱污企业进行严格整治。王晓峰同志所在的第四暗查组不打招呼直奔廊坊、沧州、保定三个城市,天气高温汗如雨下,一条毛巾就是他的避暑装备;陀螺执法错过饭点,一碗面条就是他的午餐;白天执法晚上总结上报,加班到凌晨是他的工作常态;道路积水车辆抛锚,再难再苦也阻挡不了他的前进步伐。从7月23日至8月8日,他的身影遍布在三个城市的24个乡镇,所在的组队共检查散乱污企业点位171个,排查发现各类环境问题269个。正是由于他的恪尽职守、严格执法,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打下了多场环保硬仗,为守卫碧水蓝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无畏艰险,疫情防控的“冲锋者”
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2020年1月疫情来袭,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么突然,战“疫”当前,王晓峰同志主动“请战”,他第一时间响应号召,报名参加卡点执勤,奋战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最前线。不畏严寒、不惧风雨、夜以继日、战斗不息,严格落实防控卡点“必测体温、必戴口罩、必登信息、必做宣传”的要求,在卡点执勤中,为了消除群众的疑虑,他总是耐心地去做解释工作,下大雪后,他主动帮助群众清理积雪,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奉献精神,得到了群众对疫情卡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021年1月,疫情再次突袭,王晓峰同志再一次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扛起号角冲锋上阵,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又一次撑起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保护伞”,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生态环境人在危急时刻总是冲锋在前的担当精神。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说,“党员站在前,大家跟着干,我现在所做的一切,比起那些几天几夜没合眼的医护人员是微不足道的,有那么多人在逆行而上,而我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老环保,更有责任带领大家向前冲。”在他的影响下,迁西生态环境分局的每一名党员面对疫情都没有逃避退缩,以铁军的“敢担当”兑现了共产党员诺言,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用生态“绿”映衬了党旗“红”。
真情付出,帮扶企业的“老大哥”
“你们在环保治污方面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难题,一定要跟我提出来。”这是王晓峰同志与企业面对面沟通时经常所说的一句话,在日常执法中针对企业的诉求以及所存在的环境问题他总是用心用情用力帮扶。2020年7月,迁西分局开展重点企业驻厂帮扶行动,王晓峰同志主动对接迁西友利焦化厂,深入各个车间,了解生产工艺、生产状态,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督导企业立行立改,对不能立行立改的问题及企业的实际困难,深入分析研判,精准制定对策,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帮扶。
王晓峰同志认为,处罚不是目的,整改达标才是重点,帮扶企业完成整改,解决实际问题,寓执法监管于服务企业之中,对企业既要严格执法,又要提供“老大哥”式热情服务,这样才能促进企业走上清洁生产、绿色发展之路。
初心不减,志在千里的“好榜样”
“王叔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每次遇到难题王叔总是给予我们积极的指导,有王叔在我们心里就有底。”迁西分局的年轻同志如是说。2015年3月,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早点得到锻炼,他主动向领导申请辞去环评中心主任一职,如今王晓峰同志任值综合执法大队执法总顾问,虽然不在执法前线,但他坚守生态环保事业之心丝毫不减。在工作当中认真履行职责,并经常与年轻同志们谈心,鼓励他们要扎实工作,多学业务,做工作能手,要勇于担当,敢于碰硬。除此之外,他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一名“环保大使”。假期他经常组织朋友们一起去登山,一起健步走,并多次组织榆木岭长城、青山关长城捡拾垃圾公益活动,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将环境保护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身边的同事及朋友。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王晓峰同志深知,梦想不会自动变为现实,初心只能用行动去体现。他的梦想是让家乡蓝天常在、碧水长流、青山永驻,他的初心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切实提升家乡人民的生态幸福感。在生态环境治理的新征程上,王晓峰同志会和他的同事们一起,把使命担在肩膀上,把初心落在行动上,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继续坚守迁西的绿水青山。

“敢字为先,干字当头,要干就要干成,要干就要干好”。这是迁西县生态环境分局王晓峰同志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奋战环保一线践行铁军精神的真实写照。1984年,王晓峰同志走上了环保工作岗位,至今37年来,他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为了绿水青山一直奔波忙碌,再苦再累也放在心底不说。2014年,环保部向他颁发了从事环保工作三十年纪念章,2019年由于工作突出获得河北省生态环境厅通报表扬,王晓峰同志以实干担当践行了生态环保人的初心使命。
立足本职,群众利益的“守护者”
“信访案件往往反映的是老百姓最迫切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那群众的幸福感从哪儿来 ”王晓峰同志如此认为。1997年,他在担任监测站站长期间,接到信访案件,榆木岭村发生饮用地下水受到水氰化物污染造成人员中毒突发事件。在事件处置会议上,他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提出了通过抽取井水,利用地下水渗透压力将受到污染的地下水流到井里再抽取井水到地面处理的治理方案。由于该方案合理、可行,被迁西县委、县政府采纳。方案实施后,他又组织跟踪监测,及时掌握现场情况为进一步治理提供依据。通过这个治理方案的实施,地下水污染很快得到有效的控制并逐步根治了污染,使当地的老百姓喝上了洁净的饮用水。
一个周末晚上,正在休息的他接到局里通知,大岭寨村村民的三头牛在清河喝水时被污水毒死,污水疑似来自宽城境内的黄金堆浸企业。接到通知后,他立即组织人员带队到达大岭寨村,由于当时大岭寨通往宽城境内的路还没有修通,他就带领监测人员打着手电顺着山路走到了几公里外的现场进行拍照、取水样采集证据,为案件的解决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后又参加了省环保局、唐山市环保局和承德市环保局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在解决过程中,以掌握的事实和专业的技能知识为老百姓据理力争,终于使宽城排污企业承认污染事实,赔偿了群众的死牛损失并出资安装自来水管道,解决了大岭寨村民的饮用水问题,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
善抓队伍,勇于攻坚的“指导员”
面对情况复杂而又繁重的环境执法工作任务,王晓峰同志从不喊累,每逢遇到环保难题,他总能找到破解的方法。1999年,在担任环境监理站长期间,迁西排污收费工作遇到瓶颈,通过深入研判,他确定了对内强化队伍建设、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外加强宣传、提高企业缴费意识的攻坚思路,对不按照规定缴纳排污费的企业严格依法进行处理,使迁西县的排污收费工作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2008年他在担任环境监察大队长期间,带领全队人员按照省环境监察标准化三级建设要求,查漏补缺、认真组织,从档案整理、制度制定、工作程序、执法文书、人员培训等方面逐一规范提升,保证了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努力,迁西县的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工作率先在全市获得通过验收并被验收组破格提升为二级标准,这在全省尚属首例,并为全市的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同年,他所带领的监察大队也被省环保厅评为先进监察大队。
严格执法,不怕吃苦的“排头兵”
动真格、不手软、严监管,王晓峰同志在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在1999年至2012年担任环境监察大队长期间,为了打击个别铁选企业利用夜间等时段偷排偷放污水的行为,他打破常规,亲自带领队员开展夜间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偷排偷放的企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多年,通过夜间查处有力震慑了违法企业,使偷排偷放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只要是工作需要,不论是高温酷暑还是大风暴雨,无论是僻远乡村还是交叉执法,他都从不说苦。2019年7月他被抽调参加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集中暗查暗访行动中,对散乱污企业进行严格整治。王晓峰同志所在的第四暗查组不打招呼直奔廊坊、沧州、保定三个城市,天气高温汗如雨下,一条毛巾就是他的避暑装备;陀螺执法错过饭点,一碗面条就是他的午餐;白天执法晚上总结上报,加班到凌晨是他的工作常态;道路积水车辆抛锚,再难再苦也阻挡不了他的前进步伐。从7月23日至8月8日,他的身影遍布在三个城市的24个乡镇,所在的组队共检查散乱污企业点位171个,排查发现各类环境问题269个。正是由于他的恪尽职守、严格执法,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打下了多场环保硬仗,为守卫碧水蓝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无畏艰险,疫情防控的“冲锋者”
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2020年1月疫情来袭,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么突然,战“疫”当前,王晓峰同志主动“请战”,他第一时间响应号召,报名参加卡点执勤,奋战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最前线。不畏严寒、不惧风雨、夜以继日、战斗不息,严格落实防控卡点“必测体温、必戴口罩、必登信息、必做宣传”的要求,在卡点执勤中,为了消除群众的疑虑,他总是耐心地去做解释工作,下大雪后,他主动帮助群众清理积雪,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奉献精神,得到了群众对疫情卡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021年1月,疫情再次突袭,王晓峰同志再一次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扛起号角冲锋上阵,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又一次撑起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保护伞”,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生态环境人在危急时刻总是冲锋在前的担当精神。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说,“党员站在前,大家跟着干,我现在所做的一切,比起那些几天几夜没合眼的医护人员是微不足道的,有那么多人在逆行而上,而我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老环保,更有责任带领大家向前冲。”在他的影响下,迁西生态环境分局的每一名党员面对疫情都没有逃避退缩,以铁军的“敢担当”兑现了共产党员诺言,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用生态“绿”映衬了党旗“红”。
真情付出,帮扶企业的“老大哥”
“你们在环保治污方面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难题,一定要跟我提出来。”这是王晓峰同志与企业面对面沟通时经常所说的一句话,在日常执法中针对企业的诉求以及所存在的环境问题他总是用心用情用力帮扶。2020年7月,迁西分局开展重点企业驻厂帮扶行动,王晓峰同志主动对接迁西友利焦化厂,深入各个车间,了解生产工艺、生产状态,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督导企业立行立改,对不能立行立改的问题及企业的实际困难,深入分析研判,精准制定对策,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帮扶。
王晓峰同志认为,处罚不是目的,整改达标才是重点,帮扶企业完成整改,解决实际问题,寓执法监管于服务企业之中,对企业既要严格执法,又要提供“老大哥”式热情服务,这样才能促进企业走上清洁生产、绿色发展之路。
初心不减,志在千里的“好榜样”
“王叔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每次遇到难题王叔总是给予我们积极的指导,有王叔在我们心里就有底。”迁西分局的年轻同志如是说。2015年3月,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早点得到锻炼,他主动向领导申请辞去环评中心主任一职,如今王晓峰同志任值综合执法大队执法总顾问,虽然不在执法前线,但他坚守生态环保事业之心丝毫不减。在工作当中认真履行职责,并经常与年轻同志们谈心,鼓励他们要扎实工作,多学业务,做工作能手,要勇于担当,敢于碰硬。除此之外,他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一名“环保大使”。假期他经常组织朋友们一起去登山,一起健步走,并多次组织榆木岭长城、青山关长城捡拾垃圾公益活动,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将环境保护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身边的同事及朋友。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王晓峰同志深知,梦想不会自动变为现实,初心只能用行动去体现。他的梦想是让家乡蓝天常在、碧水长流、青山永驻,他的初心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切实提升家乡人民的生态幸福感。在生态环境治理的新征程上,王晓峰同志会和他的同事们一起,把使命担在肩膀上,把初心落在行动上,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继续坚守迁西的绿水青山。

“敢字为先,干字当头,要干就要干成,要干就要干好”。这是迁西县生态环境分局王晓峰同志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奋战环保一线践行铁军精神的真实写照。1984年,王晓峰同志走上了环保工作岗位,至今37年来,他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为了绿水青山一直奔波忙碌,再苦再累也放在心底不说。2014年,环保部向他颁发了从事环保工作三十年纪念章,2019年由于工作突出获得河北省生态环境厅通报表扬,王晓峰同志以实干担当践行了生态环保人的初心使命。
立足本职,群众利益的“守护者”
“信访案件往往反映的是老百姓最迫切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那群众的幸福感从哪儿来 ”王晓峰同志如此认为。1997年,他在担任监测站站长期间,接到信访案件,榆木岭村发生饮用地下水受到水氰化物污染造成人员中毒突发事件。在事件处置会议上,他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提出了通过抽取井水,利用地下水渗透压力将受到污染的地下水流到井里再抽取井水到地面处理的治理方案。由于该方案合理、可行,被迁西县委、县政府采纳。方案实施后,他又组织跟踪监测,及时掌握现场情况为进一步治理提供依据。通过这个治理方案的实施,地下水污染很快得到有效的控制并逐步根治了污染,使当地的老百姓喝上了洁净的饮用水。
一个周末晚上,正在休息的他接到局里通知,大岭寨村村民的三头牛在清河喝水时被污水毒死,污水疑似来自宽城境内的黄金堆浸企业。接到通知后,他立即组织人员带队到达大岭寨村,由于当时大岭寨通往宽城境内的路还没有修通,他就带领监测人员打着手电顺着山路走到了几公里外的现场进行拍照、取水样采集证据,为案件的解决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后又参加了省环保局、唐山市环保局和承德市环保局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在解决过程中,以掌握的事实和专业的技能知识为老百姓据理力争,终于使宽城排污企业承认污染事实,赔偿了群众的死牛损失并出资安装自来水管道,解决了大岭寨村民的饮用水问题,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
善抓队伍,勇于攻坚的“指导员”
面对情况复杂而又繁重的环境执法工作任务,王晓峰同志从不喊累,每逢遇到环保难题,他总能找到破解的方法。1999年,在担任环境监理站长期间,迁西排污收费工作遇到瓶颈,通过深入研判,他确定了对内强化队伍建设、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外加强宣传、提高企业缴费意识的攻坚思路,对不按照规定缴纳排污费的企业严格依法进行处理,使迁西县的排污收费工作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2008年他在担任环境监察大队长期间,带领全队人员按照省环境监察标准化三级建设要求,查漏补缺、认真组织,从档案整理、制度制定、工作程序、执法文书、人员培训等方面逐一规范提升,保证了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努力,迁西县的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工作率先在全市获得通过验收并被验收组破格提升为二级标准,这在全省尚属首例,并为全市的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同年,他所带领的监察大队也被省环保厅评为先进监察大队。
严格执法,不怕吃苦的“排头兵”
动真格、不手软、严监管,王晓峰同志在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在1999年至2012年担任环境监察大队长期间,为了打击个别铁选企业利用夜间等时段偷排偷放污水的行为,他打破常规,亲自带领队员开展夜间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偷排偷放的企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多年,通过夜间查处有力震慑了违法企业,使偷排偷放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只要是工作需要,不论是高温酷暑还是大风暴雨,无论是僻远乡村还是交叉执法,他都从不说苦。2019年7月他被抽调参加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集中暗查暗访行动中,对散乱污企业进行严格整治。王晓峰同志所在的第四暗查组不打招呼直奔廊坊、沧州、保定三个城市,天气高温汗如雨下,一条毛巾就是他的避暑装备;陀螺执法错过饭点,一碗面条就是他的午餐;白天执法晚上总结上报,加班到凌晨是他的工作常态;道路积水车辆抛锚,再难再苦也阻挡不了他的前进步伐。从7月23日至8月8日,他的身影遍布在三个城市的24个乡镇,所在的组队共检查散乱污企业点位171个,排查发现各类环境问题269个。正是由于他的恪尽职守、严格执法,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打下了多场环保硬仗,为守卫碧水蓝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无畏艰险,疫情防控的“冲锋者”
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2020年1月疫情来袭,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么突然,战“疫”当前,王晓峰同志主动“请战”,他第一时间响应号召,报名参加卡点执勤,奋战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最前线。不畏严寒、不惧风雨、夜以继日、战斗不息,严格落实防控卡点“必测体温、必戴口罩、必登信息、必做宣传”的要求,在卡点执勤中,为了消除群众的疑虑,他总是耐心地去做解释工作,下大雪后,他主动帮助群众清理积雪,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奉献精神,得到了群众对疫情卡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021年1月,疫情再次突袭,王晓峰同志再一次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扛起号角冲锋上阵,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又一次撑起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保护伞”,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生态环境人在危急时刻总是冲锋在前的担当精神。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说,“党员站在前,大家跟着干,我现在所做的一切,比起那些几天几夜没合眼的医护人员是微不足道的,有那么多人在逆行而上,而我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老环保,更有责任带领大家向前冲。”在他的影响下,迁西生态环境分局的每一名党员面对疫情都没有逃避退缩,以铁军的“敢担当”兑现了共产党员诺言,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用生态“绿”映衬了党旗“红”。
真情付出,帮扶企业的“老大哥”
“你们在环保治污方面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难题,一定要跟我提出来。”这是王晓峰同志与企业面对面沟通时经常所说的一句话,在日常执法中针对企业的诉求以及所存在的环境问题他总是用心用情用力帮扶。2020年7月,迁西分局开展重点企业驻厂帮扶行动,王晓峰同志主动对接迁西友利焦化厂,深入各个车间,了解生产工艺、生产状态,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督导企业立行立改,对不能立行立改的问题及企业的实际困难,深入分析研判,精准制定对策,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帮扶。
王晓峰同志认为,处罚不是目的,整改达标才是重点,帮扶企业完成整改,解决实际问题,寓执法监管于服务企业之中,对企业既要严格执法,又要提供“老大哥”式热情服务,这样才能促进企业走上清洁生产、绿色发展之路。
初心不减,志在千里的“好榜样”
“王叔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每次遇到难题王叔总是给予我们积极的指导,有王叔在我们心里就有底。”迁西分局的年轻同志如是说。2015年3月,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早点得到锻炼,他主动向领导申请辞去环评中心主任一职,如今王晓峰同志任值综合执法大队执法总顾问,虽然不在执法前线,但他坚守生态环保事业之心丝毫不减。在工作当中认真履行职责,并经常与年轻同志们谈心,鼓励他们要扎实工作,多学业务,做工作能手,要勇于担当,敢于碰硬。除此之外,他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一名“环保大使”。假期他经常组织朋友们一起去登山,一起健步走,并多次组织榆木岭长城、青山关长城捡拾垃圾公益活动,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将环境保护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身边的同事及朋友。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王晓峰同志深知,梦想不会自动变为现实,初心只能用行动去体现。他的梦想是让家乡蓝天常在、碧水长流、青山永驻,他的初心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切实提升家乡人民的生态幸福感。在生态环境治理的新征程上,王晓峰同志会和他的同事们一起,把使命担在肩膀上,把初心落在行动上,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继续坚守迁西的绿水青山。

“敢字为先,干字当头,要干就要干成,要干就要干好”。这是迁西县生态环境分局王晓峰同志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奋战环保一线践行铁军精神的真实写照。1984年,王晓峰同志走上了环保工作岗位,至今37年来,他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为了绿水青山一直奔波忙碌,再苦再累也放在心底不说。2014年,环保部向他颁发了从事环保工作三十年纪念章,2019年由于工作突出获得河北省生态环境厅通报表扬,王晓峰同志以实干担当践行了生态环保人的初心使命。
立足本职,群众利益的“守护者”
“信访案件往往反映的是老百姓最迫切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那群众的幸福感从哪儿来 ”王晓峰同志如此认为。1997年,他在担任监测站站长期间,接到信访案件,榆木岭村发生饮用地下水受到水氰化物污染造成人员中毒突发事件。在事件处置会议上,他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提出了通过抽取井水,利用地下水渗透压力将受到污染的地下水流到井里再抽取井水到地面处理的治理方案。由于该方案合理、可行,被迁西县委、县政府采纳。方案实施后,他又组织跟踪监测,及时掌握现场情况为进一步治理提供依据。通过这个治理方案的实施,地下水污染很快得到有效的控制并逐步根治了污染,使当地的老百姓喝上了洁净的饮用水。
一个周末晚上,正在休息的他接到局里通知,大岭寨村村民的三头牛在清河喝水时被污水毒死,污水疑似来自宽城境内的黄金堆浸企业。接到通知后,他立即组织人员带队到达大岭寨村,由于当时大岭寨通往宽城境内的路还没有修通,他就带领监测人员打着手电顺着山路走到了几公里外的现场进行拍照、取水样采集证据,为案件的解决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后又参加了省环保局、唐山市环保局和承德市环保局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在解决过程中,以掌握的事实和专业的技能知识为老百姓据理力争,终于使宽城排污企业承认污染事实,赔偿了群众的死牛损失并出资安装自来水管道,解决了大岭寨村民的饮用水问题,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
善抓队伍,勇于攻坚的“指导员”
面对情况复杂而又繁重的环境执法工作任务,王晓峰同志从不喊累,每逢遇到环保难题,他总能找到破解的方法。1999年,在担任环境监理站长期间,迁西排污收费工作遇到瓶颈,通过深入研判,他确定了对内强化队伍建设、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外加强宣传、提高企业缴费意识的攻坚思路,对不按照规定缴纳排污费的企业严格依法进行处理,使迁西县的排污收费工作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2008年他在担任环境监察大队长期间,带领全队人员按照省环境监察标准化三级建设要求,查漏补缺、认真组织,从档案整理、制度制定、工作程序、执法文书、人员培训等方面逐一规范提升,保证了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努力,迁西县的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工作率先在全市获得通过验收并被验收组破格提升为二级标准,这在全省尚属首例,并为全市的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同年,他所带领的监察大队也被省环保厅评为先进监察大队。
严格执法,不怕吃苦的“排头兵”
动真格、不手软、严监管,王晓峰同志在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在1999年至2012年担任环境监察大队长期间,为了打击个别铁选企业利用夜间等时段偷排偷放污水的行为,他打破常规,亲自带领队员开展夜间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偷排偷放的企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多年,通过夜间查处有力震慑了违法企业,使偷排偷放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只要是工作需要,不论是高温酷暑还是大风暴雨,无论是僻远乡村还是交叉执法,他都从不说苦。2019年7月他被抽调参加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集中暗查暗访行动中,对散乱污企业进行严格整治。王晓峰同志所在的第四暗查组不打招呼直奔廊坊、沧州、保定三个城市,天气高温汗如雨下,一条毛巾就是他的避暑装备;陀螺执法错过饭点,一碗面条就是他的午餐;白天执法晚上总结上报,加班到凌晨是他的工作常态;道路积水车辆抛锚,再难再苦也阻挡不了他的前进步伐。从7月23日至8月8日,他的身影遍布在三个城市的24个乡镇,所在的组队共检查散乱污企业点位171个,排查发现各类环境问题269个。正是由于他的恪尽职守、严格执法,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打下了多场环保硬仗,为守卫碧水蓝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无畏艰险,疫情防控的“冲锋者”
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2020年1月疫情来袭,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么突然,战“疫”当前,王晓峰同志主动“请战”,他第一时间响应号召,报名参加卡点执勤,奋战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最前线。不畏严寒、不惧风雨、夜以继日、战斗不息,严格落实防控卡点“必测体温、必戴口罩、必登信息、必做宣传”的要求,在卡点执勤中,为了消除群众的疑虑,他总是耐心地去做解释工作,下大雪后,他主动帮助群众清理积雪,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奉献精神,得到了群众对疫情卡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021年1月,疫情再次突袭,王晓峰同志再一次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扛起号角冲锋上阵,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又一次撑起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保护伞”,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生态环境人在危急时刻总是冲锋在前的担当精神。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说,“党员站在前,大家跟着干,我现在所做的一切,比起那些几天几夜没合眼的医护人员是微不足道的,有那么多人在逆行而上,而我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老环保,更有责任带领大家向前冲。”在他的影响下,迁西生态环境分局的每一名党员面对疫情都没有逃避退缩,以铁军的“敢担当”兑现了共产党员诺言,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用生态“绿”映衬了党旗“红”。
真情付出,帮扶企业的“老大哥”
“你们在环保治污方面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难题,一定要跟我提出来。”这是王晓峰同志与企业面对面沟通时经常所说的一句话,在日常执法中针对企业的诉求以及所存在的环境问题他总是用心用情用力帮扶。2020年7月,迁西分局开展重点企业驻厂帮扶行动,王晓峰同志主动对接迁西友利焦化厂,深入各个车间,了解生产工艺、生产状态,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督导企业立行立改,对不能立行立改的问题及企业的实际困难,深入分析研判,精准制定对策,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帮扶。
王晓峰同志认为,处罚不是目的,整改达标才是重点,帮扶企业完成整改,解决实际问题,寓执法监管于服务企业之中,对企业既要严格执法,又要提供“老大哥”式热情服务,这样才能促进企业走上清洁生产、绿色发展之路。
初心不减,志在千里的“好榜样”
“王叔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每次遇到难题王叔总是给予我们积极的指导,有王叔在我们心里就有底。”迁西分局的年轻同志如是说。2015年3月,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早点得到锻炼,他主动向领导申请辞去环评中心主任一职,如今王晓峰同志任值综合执法大队执法总顾问,虽然不在执法前线,但他坚守生态环保事业之心丝毫不减。在工作当中认真履行职责,并经常与年轻同志们谈心,鼓励他们要扎实工作,多学业务,做工作能手,要勇于担当,敢于碰硬。除此之外,他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一名“环保大使”。假期他经常组织朋友们一起去登山,一起健步走,并多次组织榆木岭长城、青山关长城捡拾垃圾公益活动,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将环境保护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身边的同事及朋友。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王晓峰同志深知,梦想不会自动变为现实,初心只能用行动去体现。他的梦想是让家乡蓝天常在、碧水长流、青山永驻,他的初心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切实提升家乡人民的生态幸福感。在生态环境治理的新征程上,王晓峰同志会和他的同事们一起,把使命担在肩膀上,把初心落在行动上,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继续坚守迁西的绿水青山。

“敢字为先,干字当头,要干就要干成,要干就要干好”。这是迁西县生态环境分局王晓峰同志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奋战环保一线践行铁军精神的真实写照。1984年,王晓峰同志走上了环保工作岗位,至今37年来,他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为了绿水青山一直奔波忙碌,再苦再累也放在心底不说。2014年,环保部向他颁发了从事环保工作三十年纪念章,2019年由于工作突出获得河北省生态环境厅通报表扬,王晓峰同志以实干担当践行了生态环保人的初心使命。
立足本职,群众利益的“守护者”
“信访案件往往反映的是老百姓最迫切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那群众的幸福感从哪儿来 ”王晓峰同志如此认为。1997年,他在担任监测站站长期间,接到信访案件,榆木岭村发生饮用地下水受到水氰化物污染造成人员中毒突发事件。在事件处置会议上,他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提出了通过抽取井水,利用地下水渗透压力将受到污染的地下水流到井里再抽取井水到地面处理的治理方案。由于该方案合理、可行,被迁西县委、县政府采纳。方案实施后,他又组织跟踪监测,及时掌握现场情况为进一步治理提供依据。通过这个治理方案的实施,地下水污染很快得到有效的控制并逐步根治了污染,使当地的老百姓喝上了洁净的饮用水。
一个周末晚上,正在休息的他接到局里通知,大岭寨村村民的三头牛在清河喝水时被污水毒死,污水疑似来自宽城境内的黄金堆浸企业。接到通知后,他立即组织人员带队到达大岭寨村,由于当时大岭寨通往宽城境内的路还没有修通,他就带领监测人员打着手电顺着山路走到了几公里外的现场进行拍照、取水样采集证据,为案件的解决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后又参加了省环保局、唐山市环保局和承德市环保局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在解决过程中,以掌握的事实和专业的技能知识为老百姓据理力争,终于使宽城排污企业承认污染事实,赔偿了群众的死牛损失并出资安装自来水管道,解决了大岭寨村民的饮用水问题,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
善抓队伍,勇于攻坚的“指导员”
面对情况复杂而又繁重的环境执法工作任务,王晓峰同志从不喊累,每逢遇到环保难题,他总能找到破解的方法。1999年,在担任环境监理站长期间,迁西排污收费工作遇到瓶颈,通过深入研判,他确定了对内强化队伍建设、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外加强宣传、提高企业缴费意识的攻坚思路,对不按照规定缴纳排污费的企业严格依法进行处理,使迁西县的排污收费工作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2008年他在担任环境监察大队长期间,带领全队人员按照省环境监察标准化三级建设要求,查漏补缺、认真组织,从档案整理、制度制定、工作程序、执法文书、人员培训等方面逐一规范提升,保证了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努力,迁西县的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工作率先在全市获得通过验收并被验收组破格提升为二级标准,这在全省尚属首例,并为全市的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同年,他所带领的监察大队也被省环保厅评为先进监察大队。
严格执法,不怕吃苦的“排头兵”
动真格、不手软、严监管,王晓峰同志在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在1999年至2012年担任环境监察大队长期间,为了打击个别铁选企业利用夜间等时段偷排偷放污水的行为,他打破常规,亲自带领队员开展夜间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偷排偷放的企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多年,通过夜间查处有力震慑了违法企业,使偷排偷放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只要是工作需要,不论是高温酷暑还是大风暴雨,无论是僻远乡村还是交叉执法,他都从不说苦。2019年7月他被抽调参加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集中暗查暗访行动中,对散乱污企业进行严格整治。王晓峰同志所在的第四暗查组不打招呼直奔廊坊、沧州、保定三个城市,天气高温汗如雨下,一条毛巾就是他的避暑装备;陀螺执法错过饭点,一碗面条就是他的午餐;白天执法晚上总结上报,加班到凌晨是他的工作常态;道路积水车辆抛锚,再难再苦也阻挡不了他的前进步伐。从7月23日至8月8日,他的身影遍布在三个城市的24个乡镇,所在的组队共检查散乱污企业点位171个,排查发现各类环境问题269个。正是由于他的恪尽职守、严格执法,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打下了多场环保硬仗,为守卫碧水蓝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无畏艰险,疫情防控的“冲锋者”
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2020年1月疫情来袭,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么突然,战“疫”当前,王晓峰同志主动“请战”,他第一时间响应号召,报名参加卡点执勤,奋战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最前线。不畏严寒、不惧风雨、夜以继日、战斗不息,严格落实防控卡点“必测体温、必戴口罩、必登信息、必做宣传”的要求,在卡点执勤中,为了消除群众的疑虑,他总是耐心地去做解释工作,下大雪后,他主动帮助群众清理积雪,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奉献精神,得到了群众对疫情卡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021年1月,疫情再次突袭,王晓峰同志再一次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扛起号角冲锋上阵,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又一次撑起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保护伞”,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生态环境人在危急时刻总是冲锋在前的担当精神。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说,“党员站在前,大家跟着干,我现在所做的一切,比起那些几天几夜没合眼的医护人员是微不足道的,有那么多人在逆行而上,而我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老环保,更有责任带领大家向前冲。”在他的影响下,迁西生态环境分局的每一名党员面对疫情都没有逃避退缩,以铁军的“敢担当”兑现了共产党员诺言,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用生态“绿”映衬了党旗“红”。
真情付出,帮扶企业的“老大哥”
“你们在环保治污方面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难题,一定要跟我提出来。”这是王晓峰同志与企业面对面沟通时经常所说的一句话,在日常执法中针对企业的诉求以及所存在的环境问题他总是用心用情用力帮扶。2020年7月,迁西分局开展重点企业驻厂帮扶行动,王晓峰同志主动对接迁西友利焦化厂,深入各个车间,了解生产工艺、生产状态,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督导企业立行立改,对不能立行立改的问题及企业的实际困难,深入分析研判,精准制定对策,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帮扶。
王晓峰同志认为,处罚不是目的,整改达标才是重点,帮扶企业完成整改,解决实际问题,寓执法监管于服务企业之中,对企业既要严格执法,又要提供“老大哥”式热情服务,这样才能促进企业走上清洁生产、绿色发展之路。
初心不减,志在千里的“好榜样”
“王叔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每次遇到难题王叔总是给予我们积极的指导,有王叔在我们心里就有底。”迁西分局的年轻同志如是说。2015年3月,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早点得到锻炼,他主动向领导申请辞去环评中心主任一职,如今王晓峰同志任值综合执法大队执法总顾问,虽然不在执法前线,但他坚守生态环保事业之心丝毫不减。在工作当中认真履行职责,并经常与年轻同志们谈心,鼓励他们要扎实工作,多学业务,做工作能手,要勇于担当,敢于碰硬。除此之外,他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一名“环保大使”。假期他经常组织朋友们一起去登山,一起健步走,并多次组织榆木岭长城、青山关长城捡拾垃圾公益活动,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将环境保护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身边的同事及朋友。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王晓峰同志深知,梦想不会自动变为现实,初心只能用行动去体现。他的梦想是让家乡蓝天常在、碧水长流、青山永驻,他的初心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切实提升家乡人民的生态幸福感。在生态环境治理的新征程上,王晓峰同志会和他的同事们一起,把使命担在肩膀上,把初心落在行动上,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继续坚守迁西的绿水青山。

“敢字为先,干字当头,要干就要干成,要干就要干好”。这是迁西县生态环境分局王晓峰同志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奋战环保一线践行铁军精神的真实写照。1984年,王晓峰同志走上了环保工作岗位,至今37年来,他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为了绿水青山一直奔波忙碌,再苦再累也放在心底不说。2014年,环保部向他颁发了从事环保工作三十年纪念章,2019年由于工作突出获得河北省生态环境厅通报表扬,王晓峰同志以实干担当践行了生态环保人的初心使命。
立足本职,群众利益的“守护者”
“信访案件往往反映的是老百姓最迫切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那群众的幸福感从哪儿来 ”王晓峰同志如此认为。1997年,他在担任监测站站长期间,接到信访案件,榆木岭村发生饮用地下水受到水氰化物污染造成人员中毒突发事件。在事件处置会议上,他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提出了通过抽取井水,利用地下水渗透压力将受到污染的地下水流到井里再抽取井水到地面处理的治理方案。由于该方案合理、可行,被迁西县委、县政府采纳。方案实施后,他又组织跟踪监测,及时掌握现场情况为进一步治理提供依据。通过这个治理方案的实施,地下水污染很快得到有效的控制并逐步根治了污染,使当地的老百姓喝上了洁净的饮用水。
一个周末晚上,正在休息的他接到局里通知,大岭寨村村民的三头牛在清河喝水时被污水毒死,污水疑似来自宽城境内的黄金堆浸企业。接到通知后,他立即组织人员带队到达大岭寨村,由于当时大岭寨通往宽城境内的路还没有修通,他就带领监测人员打着手电顺着山路走到了几公里外的现场进行拍照、取水样采集证据,为案件的解决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后又参加了省环保局、唐山市环保局和承德市环保局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在解决过程中,以掌握的事实和专业的技能知识为老百姓据理力争,终于使宽城排污企业承认污染事实,赔偿了群众的死牛损失并出资安装自来水管道,解决了大岭寨村民的饮用水问题,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
善抓队伍,勇于攻坚的“指导员”
面对情况复杂而又繁重的环境执法工作任务,王晓峰同志从不喊累,每逢遇到环保难题,他总能找到破解的方法。1999年,在担任环境监理站长期间,迁西排污收费工作遇到瓶颈,通过深入研判,他确定了对内强化队伍建设、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外加强宣传、提高企业缴费意识的攻坚思路,对不按照规定缴纳排污费的企业严格依法进行处理,使迁西县的排污收费工作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2008年他在担任环境监察大队长期间,带领全队人员按照省环境监察标准化三级建设要求,查漏补缺、认真组织,从档案整理、制度制定、工作程序、执法文书、人员培训等方面逐一规范提升,保证了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努力,迁西县的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工作率先在全市获得通过验收并被验收组破格提升为二级标准,这在全省尚属首例,并为全市的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同年,他所带领的监察大队也被省环保厅评为先进监察大队。
严格执法,不怕吃苦的“排头兵”
动真格、不手软、严监管,王晓峰同志在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在1999年至2012年担任环境监察大队长期间,为了打击个别铁选企业利用夜间等时段偷排偷放污水的行为,他打破常规,亲自带领队员开展夜间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偷排偷放的企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多年,通过夜间查处有力震慑了违法企业,使偷排偷放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只要是工作需要,不论是高温酷暑还是大风暴雨,无论是僻远乡村还是交叉执法,他都从不说苦。2019年7月他被抽调参加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集中暗查暗访行动中,对散乱污企业进行严格整治。王晓峰同志所在的第四暗查组不打招呼直奔廊坊、沧州、保定三个城市,天气高温汗如雨下,一条毛巾就是他的避暑装备;陀螺执法错过饭点,一碗面条就是他的午餐;白天执法晚上总结上报,加班到凌晨是他的工作常态;道路积水车辆抛锚,再难再苦也阻挡不了他的前进步伐。从7月23日至8月8日,他的身影遍布在三个城市的24个乡镇,所在的组队共检查散乱污企业点位171个,排查发现各类环境问题269个。正是由于他的恪尽职守、严格执法,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打下了多场环保硬仗,为守卫碧水蓝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无畏艰险,疫情防控的“冲锋者”
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2020年1月疫情来袭,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么突然,战“疫”当前,王晓峰同志主动“请战”,他第一时间响应号召,报名参加卡点执勤,奋战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最前线。不畏严寒、不惧风雨、夜以继日、战斗不息,严格落实防控卡点“必测体温、必戴口罩、必登信息、必做宣传”的要求,在卡点执勤中,为了消除群众的疑虑,他总是耐心地去做解释工作,下大雪后,他主动帮助群众清理积雪,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奉献精神,得到了群众对疫情卡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021年1月,疫情再次突袭,王晓峰同志再一次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扛起号角冲锋上阵,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又一次撑起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保护伞”,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生态环境人在危急时刻总是冲锋在前的担当精神。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说,“党员站在前,大家跟着干,我现在所做的一切,比起那些几天几夜没合眼的医护人员是微不足道的,有那么多人在逆行而上,而我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老环保,更有责任带领大家向前冲。”在他的影响下,迁西生态环境分局的每一名党员面对疫情都没有逃避退缩,以铁军的“敢担当”兑现了共产党员诺言,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用生态“绿”映衬了党旗“红”。
真情付出,帮扶企业的“老大哥”
“你们在环保治污方面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难题,一定要跟我提出来。”这是王晓峰同志与企业面对面沟通时经常所说的一句话,在日常执法中针对企业的诉求以及所存在的环境问题他总是用心用情用力帮扶。2020年7月,迁西分局开展重点企业驻厂帮扶行动,王晓峰同志主动对接迁西友利焦化厂,深入各个车间,了解生产工艺、生产状态,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督导企业立行立改,对不能立行立改的问题及企业的实际困难,深入分析研判,精准制定对策,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帮扶。
王晓峰同志认为,处罚不是目的,整改达标才是重点,帮扶企业完成整改,解决实际问题,寓执法监管于服务企业之中,对企业既要严格执法,又要提供“老大哥”式热情服务,这样才能促进企业走上清洁生产、绿色发展之路。
初心不减,志在千里的“好榜样”
“王叔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每次遇到难题王叔总是给予我们积极的指导,有王叔在我们心里就有底。”迁西分局的年轻同志如是说。2015年3月,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早点得到锻炼,他主动向领导申请辞去环评中心主任一职,如今王晓峰同志任值综合执法大队执法总顾问,虽然不在执法前线,但他坚守生态环保事业之心丝毫不减。在工作当中认真履行职责,并经常与年轻同志们谈心,鼓励他们要扎实工作,多学业务,做工作能手,要勇于担当,敢于碰硬。除此之外,他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一名“环保大使”。假期他经常组织朋友们一起去登山,一起健步走,并多次组织榆木岭长城、青山关长城捡拾垃圾公益活动,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将环境保护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身边的同事及朋友。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王晓峰同志深知,梦想不会自动变为现实,初心只能用行动去体现。他的梦想是让家乡蓝天常在、碧水长流、青山永驻,他的初心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切实提升家乡人民的生态幸福感。在生态环境治理的新征程上,王晓峰同志会和他的同事们一起,把使命担在肩膀上,把初心落在行动上,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继续坚守迁西的绿水青山。

“敢字为先,干字当头,要干就要干成,要干就要干好”。这是迁西县生态环境分局王晓峰同志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奋战环保一线践行铁军精神的真实写照。1984年,王晓峰同志走上了环保工作岗位,至今37年来,他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为了绿水青山一直奔波忙碌,再苦再累也放在心底不说。2014年,环保部向他颁发了从事环保工作三十年纪念章,2019年由于工作突出获得河北省生态环境厅通报表扬,王晓峰同志以实干担当践行了生态环保人的初心使命。
立足本职,群众利益的“守护者”
“信访案件往往反映的是老百姓最迫切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那群众的幸福感从哪儿来 ”王晓峰同志如此认为。1997年,他在担任监测站站长期间,接到信访案件,榆木岭村发生饮用地下水受到水氰化物污染造成人员中毒突发事件。在事件处置会议上,他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提出了通过抽取井水,利用地下水渗透压力将受到污染的地下水流到井里再抽取井水到地面处理的治理方案。由于该方案合理、可行,被迁西县委、县政府采纳。方案实施后,他又组织跟踪监测,及时掌握现场情况为进一步治理提供依据。通过这个治理方案的实施,地下水污染很快得到有效的控制并逐步根治了污染,使当地的老百姓喝上了洁净的饮用水。
一个周末晚上,正在休息的他接到局里通知,大岭寨村村民的三头牛在清河喝水时被污水毒死,污水疑似来自宽城境内的黄金堆浸企业。接到通知后,他立即组织人员带队到达大岭寨村,由于当时大岭寨通往宽城境内的路还没有修通,他就带领监测人员打着手电顺着山路走到了几公里外的现场进行拍照、取水样采集证据,为案件的解决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后又参加了省环保局、唐山市环保局和承德市环保局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在解决过程中,以掌握的事实和专业的技能知识为老百姓据理力争,终于使宽城排污企业承认污染事实,赔偿了群众的死牛损失并出资安装自来水管道,解决了大岭寨村民的饮用水问题,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
善抓队伍,勇于攻坚的“指导员”
面对情况复杂而又繁重的环境执法工作任务,王晓峰同志从不喊累,每逢遇到环保难题,他总能找到破解的方法。1999年,在担任环境监理站长期间,迁西排污收费工作遇到瓶颈,通过深入研判,他确定了对内强化队伍建设、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外加强宣传、提高企业缴费意识的攻坚思路,对不按照规定缴纳排污费的企业严格依法进行处理,使迁西县的排污收费工作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2008年他在担任环境监察大队长期间,带领全队人员按照省环境监察标准化三级建设要求,查漏补缺、认真组织,从档案整理、制度制定、工作程序、执法文书、人员培训等方面逐一规范提升,保证了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努力,迁西县的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工作率先在全市获得通过验收并被验收组破格提升为二级标准,这在全省尚属首例,并为全市的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同年,他所带领的监察大队也被省环保厅评为先进监察大队。
严格执法,不怕吃苦的“排头兵”
动真格、不手软、严监管,王晓峰同志在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在1999年至2012年担任环境监察大队长期间,为了打击个别铁选企业利用夜间等时段偷排偷放污水的行为,他打破常规,亲自带领队员开展夜间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偷排偷放的企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多年,通过夜间查处有力震慑了违法企业,使偷排偷放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只要是工作需要,不论是高温酷暑还是大风暴雨,无论是僻远乡村还是交叉执法,他都从不说苦。2019年7月他被抽调参加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集中暗查暗访行动中,对散乱污企业进行严格整治。王晓峰同志所在的第四暗查组不打招呼直奔廊坊、沧州、保定三个城市,天气高温汗如雨下,一条毛巾就是他的避暑装备;陀螺执法错过饭点,一碗面条就是他的午餐;白天执法晚上总结上报,加班到凌晨是他的工作常态;道路积水车辆抛锚,再难再苦也阻挡不了他的前进步伐。从7月23日至8月8日,他的身影遍布在三个城市的24个乡镇,所在的组队共检查散乱污企业点位171个,排查发现各类环境问题269个。正是由于他的恪尽职守、严格执法,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打下了多场环保硬仗,为守卫碧水蓝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无畏艰险,疫情防控的“冲锋者”
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2020年1月疫情来袭,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么突然,战“疫”当前,王晓峰同志主动“请战”,他第一时间响应号召,报名参加卡点执勤,奋战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最前线。不畏严寒、不惧风雨、夜以继日、战斗不息,严格落实防控卡点“必测体温、必戴口罩、必登信息、必做宣传”的要求,在卡点执勤中,为了消除群众的疑虑,他总是耐心地去做解释工作,下大雪后,他主动帮助群众清理积雪,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奉献精神,得到了群众对疫情卡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021年1月,疫情再次突袭,王晓峰同志再一次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扛起号角冲锋上阵,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又一次撑起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保护伞”,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生态环境人在危急时刻总是冲锋在前的担当精神。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说,“党员站在前,大家跟着干,我现在所做的一切,比起那些几天几夜没合眼的医护人员是微不足道的,有那么多人在逆行而上,而我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老环保,更有责任带领大家向前冲。”在他的影响下,迁西生态环境分局的每一名党员面对疫情都没有逃避退缩,以铁军的“敢担当”兑现了共产党员诺言,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用生态“绿”映衬了党旗“红”。
真情付出,帮扶企业的“老大哥”
“你们在环保治污方面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难题,一定要跟我提出来。”这是王晓峰同志与企业面对面沟通时经常所说的一句话,在日常执法中针对企业的诉求以及所存在的环境问题他总是用心用情用力帮扶。2020年7月,迁西分局开展重点企业驻厂帮扶行动,王晓峰同志主动对接迁西友利焦化厂,深入各个车间,了解生产工艺、生产状态,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督导企业立行立改,对不能立行立改的问题及企业的实际困难,深入分析研判,精准制定对策,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帮扶。
王晓峰同志认为,处罚不是目的,整改达标才是重点,帮扶企业完成整改,解决实际问题,寓执法监管于服务企业之中,对企业既要严格执法,又要提供“老大哥”式热情服务,这样才能促进企业走上清洁生产、绿色发展之路。
初心不减,志在千里的“好榜样”
“王叔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每次遇到难题王叔总是给予我们积极的指导,有王叔在我们心里就有底。”迁西分局的年轻同志如是说。2015年3月,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早点得到锻炼,他主动向领导申请辞去环评中心主任一职,如今王晓峰同志任值综合执法大队执法总顾问,虽然不在执法前线,但他坚守生态环保事业之心丝毫不减。在工作当中认真履行职责,并经常与年轻同志们谈心,鼓励他们要扎实工作,多学业务,做工作能手,要勇于担当,敢于碰硬。除此之外,他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一名“环保大使”。假期他经常组织朋友们一起去登山,一起健步走,并多次组织榆木岭长城、青山关长城捡拾垃圾公益活动,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将环境保护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身边的同事及朋友。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王晓峰同志深知,梦想不会自动变为现实,初心只能用行动去体现。他的梦想是让家乡蓝天常在、碧水长流、青山永驻,他的初心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切实提升家乡人民的生态幸福感。在生态环境治理的新征程上,王晓峰同志会和他的同事们一起,把使命担在肩膀上,把初心落在行动上,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继续坚守迁西的绿水青山。